異位性皮膚炎的中醫辨證論治

異位性皮膚炎又名異位性濕疹,傳統醫學稱為四彎風,因為患者常於手肘及膝後,皮膚紅疹搔癢故名。小孩發病率為10%~20%,患者常有先天性遺傳傾向。
大曜中醫診所院長林彥君醫師早年曾赴北京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追隨國寶級的朱仁康教授及張作舟教授進修,對過敏性疾病之用藥有獨到之處,臨床行醫已20餘年。
林院長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以中醫觀點認為是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調造成。常因氣候溫差的變化、精神壓力,接觸過敏原如塵蹣、動物毛或進食蝦蟹等海鮮而加劇。臨床表現在嬰兒期為胎斂瘡,在嬰兒兩頰頭皮出現紅斑和丘疱疹。兒童期可見針頭大的紅丘疹散佈於手肘、膝後,延及四肢,大人則於手臂、膝腿、頸部,顏面發紅丘疹,皮膚的搔癢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講求辨證論治。

(一)濕熱內蕴型:常見於肥胖兒或成人期初發病時發皮膚紅疹癢,搔抓滲液,以清熱利濕為原則,兒童少用消風導赤散加減,大人以龍膽瀉肝湯化裁。

(二)脾虛濕勝型:常見於瘦弱小孩或久病不癒患者。病情反覆發作,皮膚乾 燥粗糙、胃口差、易腹脹,治療以健脾除濕為原則,可用健脾除濕湯作加減。

(三)陰傷血燥症:病程久,散佈丘疹,皮損較肥厚、有抓痕、血痂。用藥以滋陰潤燥,止癢為原則,可用滋陰除濕湯加減。

治療後對其過敏之食物仍應忌口,一定不要晚睡,盡量穿棉質衣服,室內保持通風,必要時使用空氣清淨器。室內最好不養小動物,也要減少蟑螂的存在。
只要環境的控制得宜,避免接觸過敏原,配合醫師依個人體質辨証用藥,必可日益改善,終至痊癒。

96年1月30日少年中國晨報刊登